热门城市
滴滴打车为什么烧了十几亿却忍着不赚钱
企帮帮 10807 2016-06-29
我们正在逐步进入一个互联网笼罩的世界,几乎每个领域都有互联网+的身影,订餐有外卖软件,买电影票有电影票优惠软件,买买买有以淘宝为首的数不清的购物平台,但是有人会发问,为什么唯独打车软件这样舍得烧钱还能忍着不赚钱?
2016年3月23日新京报消息:滴滴COO表示“目前滴滴没想盈利 不希望补贴被叫停。”
2016年3月29日新浪科技报道称,上海市交通执法总队办公室副主任陈朝晖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近期将加大对网络约车平台的查处力度,同时依据《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》、《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办法》,目前滴滴正在被立案调查的过程中。
同日,据新华社报道,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3月28号也联合多部门约谈滴滴、优步、神州、易到、星星等5家网络约租车平台,通报了网约车平台管理存在的五个问题,包括驾驶员招录把关不严、违法和事故多、异地牌车数量多、乘客投诉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、妨碍公平竞争等。
结合上述信息,滴滴打车为什么烧了十几亿却忍着不赚钱的答案出来了:因为滴滴等打车app最大的敌人不是同行,不是出租车司机,不是其他电商平台,而是牌照。
什么牌照?交通运营主管部门手上的交通运营牌照。
从专车出现之日起,它就好像一个怪胎,注定不被交管妈妈喜欢。专车存在诸多问题:没有发票,用户信息有泄漏的风险,专车司机无法被严格约束以及其他政策风险问题。所以专车平台一直是被地方政府打击管制的对象。
而如果滴滴等打车软件玩的是一个“用户为王”的概念。此时如果不利用烧钱,回馈用户,回馈司机,就难以使自己处于一个“服务为民”的镁光灯下,它哪怕失去一点点用户,就难以有资本与交管部门对峙。
而现今滴滴、优步等面临着立案调查的问题,面临政府及用户关于专车资质的质疑,此时如果没有之前的烧钱,没有之前的长期投入,没有庞大的客群和市场,也许一下子就垮掉了。知乎上有一句这样的玩笑话:“滴滴和快的的合并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它们拥有了120%的市场。”
滴滴的决策人和投资人无疑是聪明的,他们事先已经看到了未来一定会面临的问题:交管部门的压力,官方的干预与没有牌照支持的尴尬。所以他们在刚起步的那一天就对自己的未来蓝图有了定位:先烧钱买人,再说服官府给证。
他们看懂了马云这个榜样性质的例子:马云初创阿里,在初期它最有价值的无疑是支付宝。可以说阿里凭借支付宝的牌照混得了如今的一片天。如果支付宝作为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没有牌照,没有简便安全的支付渠道,那么淘宝还会有如今这么大的市场和这么漂亮的数据吗?(显然趋势是政府也看到了支付宝、财付通等对于传统银行业的冲击,有意插手,此处暂且不表)
此次滴滴事件告诉了我们,互联网时代真正最有价值的是什么?不是市场,不是用户,甚至也不是流量。而是牌照。
笔者认为,这在我们国家,也同样适用于其他行业,不论是外卖电商(饿了么),还是金融电商(支付宝),最有价值的,无疑是牌照。有了牌照,市场可以慢慢打,用户可以慢慢攒,但是没有牌照,无论市场再大,用户群体再庞大,若一朝被政府喊停,则满盘皆输。
而接下来让我们拭目以待的是,看滴滴们如何聪明地利用手上庞大的市场与用户支持来说服政府,赢得政策与交管牌照的支持。这无疑是一场以“用户为王”的互联网+与官府的博弈。